钛产业发展机遇 2023钛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分析
我国钛资源较丰富,其特点是:资源丰富、储量大、分布广;原生矿多,砂矿少;钛铁矿多,金红石矿少;贫矿多,富矿少;均为多金属共生矿。产量较大的矿石主要以岩矿型钒钛磁铁矿形式存在,便于开采利用的金红石型钛矿非常少。同时国内钛矿提纯技术不够发达,选冶技术有限,产出的钛精矿品位较低,高品质钛精矿十分依赖进口。
近年来钛合金加工设备总收入增长率明显强于同期经济增长率。除了资产和收入的稳步增长,钛合金加工设备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在逐年提高。预计“十四五”时期中国钛合金加工设备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较强,业绩增长明显扩大。
预计未来三年内我国钛矿自给仍然不足,还需依赖进口。主要供给企业包括:攀枝花市弘普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市恒誉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晟辉天亿矿业有限公司等公司。
我国钛铁矿储量约2.23亿t,居世界之首,其中原生矿约占97%,以钒钛磁铁矿为主,主要分布于攀西地区、河北承德、广东兴宁等,其中攀西主要矿区钛铁矿储量见下表;砂矿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具有矿点分散、规模小、品位低的特点。
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钛合金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2023钛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分析
从政策环境看,我国钛产业绿色发展补短板迎来利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三部委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该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结构、用能结构明显优化,低碳工艺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品种单位产品能耗、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十五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用能结构大幅改善,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30%以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确保2030年前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
据了解,国外钛金属的回收利用率在30%以上,而我国只有不到10%,我国对钛的回收再利用相关环节存在堵点难点。该《方案》的出台,对提高我国钛回收再利用水平将起到助推作用。
我国钛产业相关主体在海绵钛冶炼、钛材加工环节,不断探索节能降耗新工艺,积极响应国家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关要求。
行业制定了新的《海绵钛和钛锭能源消耗限额》,大幅提升了节能减排要求,有效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为此,部分企业准备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提高水电、风电、光电的使用比例。
要实现绿色发展目标,钛产业仍需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久久为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仲生认为,海绵钛生产过程中能耗过高的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解决。通过技术提升,降低海绵钛的能耗问题,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更有利于扩大应用。目前最前沿的电解钛工艺技术可能会为钛产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突破,钛锆铪分会也在持续关注各高校院所在电解钛工艺方面的进展与突破,为该工艺早日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提供助力。
加强科普宣传对于钛产业的绿色发展也很重要。近几年,我国钛产业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产品性价比优势更加明显。但在一些钛材应用较少的领域,对钛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的高性能、高成本。
多家钛产业企业取得技术突破
宝钛集团航空用钛合金薄壁型材加工技术取得突破,顺利通过装机评审,同时成功研制出高强高韧钛合金板材。攀钢集团全力推进高炉渣提钛产业化攻关,全年电炉可开动率提高15.93%、立磨衬板寿命提高50%、定修周期延长5天,同时,成功突破宽幅钛箔材轧制技术并生产出“手撕”钛箔材产品。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控股的西安赛特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通了钛合金、高温合金叶片和人工关节精锻件的全流程制备加工技术。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开展高纯净性、高均匀性、高一致性、低成本海绵钛技术攻关,10吨炉航空级小颗粒海绵钛得料率达到80%,开展沸腾氯化高钛渣的应用,进行高钛渣替代进口金红石规模化生产高品质海绵钛应用技术研究。
钛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预测未来业务的市场前景,以帮助客户拨开政策迷雾,寻找行业的投资商机。钛报告在大量的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行业今后的发展与投资策略,为企业在激烈的钛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